1 我國玻纖發展及展望
1.1 數據表
|
2000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預測)
|
2015年
(預測)
|
2020年
(預測)
|
世界玻纖總產量
(萬噸)
|
220
|
360
|
420
|
460
|
|
472
(JEC公布)
|
637
(按予測增率推算)
|
|
我國玻纖紗產量(萬噸)
|
21.6
|
116
|
160
|
211
|
205
|
230
|
300
|
400
|
其中:池窯生產(萬噸)
|
5.2
|
89.1
|
116
|
174
|
165
|
180
|
250
|
360
|
我國三大復材總產量(萬噸)
|
67
|
226
|
258
|
290
|
323
|
360
|
600
|
800
|
我國玻纖用量(萬噸)
|
30
|
82
|
96
|
110
|
126.2
|
145
|
200
|
300
|
我國玻纖出口
|
量(萬噸)
|
8.19
|
79
|
108
|
121
|
98
|
120
|
130
|
140
|
占產量比例(%)
|
38
|
68
|
67.5
|
57
|
48
|
50
|
43
|
35
|
我國玻纖進口量(萬噸)
|
8.65
|
21.5
|
23
|
21
|
19.14
|
25
|
20
|
15
|
我國玻纖及制品銷售收入(億元)
|
|
|
400
|
547
|
649
|
800
|
1150
|
1600
|
1.2 分析
(1)隨著以池窯拉絲為中心的新技術的提高和推廣,我國玻纖進入本世紀以來快速增長,年產量已超過200萬噸。占世界40%以上,居第一位。
(2)以低成本占居世界玻纖中檔產品市場,年出口量超過100萬噸。占產品比例曾超過60%。隨國際金融危機、貿易保護和國內需求增長,比例會有所下降。
(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國復合材料快速發展,往后綠色經濟的貫徹和應用領域與國外差距的縮小,復合材料還會快速發展,使我國玻纖市場已>140萬噸/年,成為世界第一基礎上還會繼續增長。
(4)面臨貿易保護,成本增長、產能快速增長的局面,我國玻纖必須進行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技術創新,擴大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努力開發擴大應用,求得科學發展。
2 主要應對技術措施(玻纖部分)
2.1 加快發展高性能玻璃纖維
(1)國內、外高性能玻纖生產情況
項 目
|
2000年
|
2005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5年(預測)
|
2020年
(預測)
|
國內
|
國外
|
國內
|
國外
|
國內
|
國外
|
國內
|
國外
|
國內
|
國內
|
產量(萬噸)
|
0.1
|
6.8
|
0.2
|
10.5
|
13.5
|
75
|
15
|
80
|
60
|
100
|
高性能玻纖產能占比(%)
|
0.7
|
3.9
|
0.36
|
4.8
|
6
|
33
|
7
|
37
|
20
|
25
|
(2)高性能玻璃纖維與傳統玻璃纖維相比的性能優勢和主要用途
強度
|
模量
|
復材耐疲勞性
|
耐溫性
|
耐酸性
|
耐堿性
|
介電性
|
耐輻照性
|
導光性
|
性能與普通E玻纖相比
|
提高20%以上
|
提高10%以上
|
提高5倍以上
|
使用溫度提高200℃以上
|
酸性條件下失重減小2倍以上
|
堿性條件下失重減小2倍以上
|
高頻條件下介電常數降低25%以上,介電損耗降低40%以上
|
在強輻照條件下,保持高而穩定的絕緣電阻
|
具有芯、皮結構的纖維,光能通過折射傳導傳輸。
|
典型高性能玻璃纖維產品
|
高強纖維
(美國S、中國HS、日本T)
無硼無氟改性玻璃纖維:
Advantex®纖維
HiPer-texTM纖維;
ECT、TM纖維(重慶);
GMG纖維(泰安);
E6纖維(巨石)
|
石英纖維
高硅氧纖維
玄武巖纖維
|
ECR纖維
TAG纖維(泰安)
|
耐堿纖維
CemFil纖維
玄武巖纖維
|
L玻纖(美國)
NE(日本)
低介電(D纖維,中國)
石英纖維
|
耐輻照纖維
|
多組分玻璃光纖(非通訊光導纖維)
|
典型用途
|
國防軍工防御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風電葉片基材
壓力容器及高壓管道等
|
耐高溫和耐燒蝕材料
|
煙氣脫硫、化工及海洋工程用容器及管道等
|
增強水泥
|
航空航天導波材料
印刷電路板
通訊器材
高速數字電子系統
|
核能用電纜絕緣材料和保溫絕熱材料
|
軍事和科學、信息產業、醫學等用途的傳光束和傳像束
|
(
3)開發高性能纖維的思考
① 可以把開發高性能纖維作為提高我國玻纖技術水平,由大變強的抓手。力求快速有效地把這件事做好。
② 充分吸收國際國內先進經驗,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科學的確定開發路線。例如a.選擇綜合性強、性價比好,應用前景廣的纖維成分,長期堅持改進、推廣和擴大。b.從改進入手,長期堅持某種功能特性纖維開發,逐步擴大規模。C.重視中堿玻纖成分的改進和開發,改進其工藝性、防水性,以更好保持和擴大中堿玻纖在某些領域的性價比優勢。
③ 加深認識新材料開發的規律。堅持長期努力深入探求規律、扎實積累階段成果,和材料應用單位長期合作。切忌跟風倉促上馬,迂困難就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④ 密切注意現代新技術的應用和集成,要應用現代方法和儀器保證研究工作快速科學推進。試產中使用高水平裝備保證重復性、可靠性,并及時推進規模化生產進程。
⑤ 材料的優劣是相對的,新功能玻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優勢,往往是在一種特定的應用環境中體現出來的。對一種新玻纖一些允許的缺點要重視應用技術開發和后序涂覆改性,以提高高性能玻纖的開發效果。
2.2 貫徹綠色經濟戰略,圍繞低碳低氧,努力節能減排提效
主要涉及以下技術環節:
(1)玻纖原料及配方優化。
(2)燃燒和余熱利用新技術。
(3)優化配置力求最佳熔制技術。
(4)多孔多排成型技術。
(5)自動控制和物流新技術。
同時注重發揮玻纖特性,促進相關行業節能減排。
2.3 為擴大深加工的品種和應用,提供優質、多品玻纖
以浸潤劑為核心,重點滿足增強熱塑性塑料及風電、高壓管、電子信息和建筑、環保防腐等領域發展需用玻纖。
2.4 努力提高技術和職工隊伍素質
高技術、新品種的開發需要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主要依靠原有隊伍的提高,要認識規律(其中基礎知識和測試技術很重要)、擴充新知識,加強學習和交流,重視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