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小型風力發電供電系統已經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有效節省輸配電成本,改善能源結構、節能減排的理想供電方式,并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美國在2009年10月份通過了對小型風電設備的稅收優惠政策,30%的建設成本可以用來抵稅;英國政府為達到2020年其電力需求35%來自“綠色動力”的目標,對安裝小型風電的農場主、居民給予40%~60%的財政補貼;德國、法國、丹麥、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也同樣出臺了類似政策。小型風電系統發的的富余部分還可以并入電網,實行雙表計量,不僅有效調動了業主積極性,而且切實減少了常規能源的消耗,減少了碳的排放量。而我國中小風能行業沒有得到國家相應具體的政策支持,如允許用戶側并網發電,根據其發電量的多少進行電價補貼或者差價補貼,以及對其組件進行定額補貼等。因此,產業發展就很滯后。
(三)市場未培育出來,銷售渠道仍不順暢
風電市場在全國范圍內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風電場業主對風電設備的關注點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價格層面,而對選用風電設備的可靠性和質量品牌的重視還沒有達到相對成熟市場的程度。迫于市場競爭壓力,部分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廠商不惜壓低投標價格爭取中標,導致國內風力發電設備市場低價無序競爭局面有所加劇。加之政府官員對新能源產品應用的認知程度不高,上級政府也沒有像支持其他新能源項目(如光電、生物發電)那樣的相關政策,地方官員在思想上還存在很多顧慮和壓力;其次,新能源產品還會沖擊到原有產品應用單位及相關操作人員的利益鏈。中小型風電市場未培育出來,銷售渠道仍不順暢。
(四)標準滯后,也不完善,缺乏檢測和認證體系
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與離網型風電產業有關的標準共37項,37項中的32項在2004年或以前制定,占全部標準的86.5%。2004年制定實施了16項,占43.2%。在37項標準中,國家標準13項,占現行標準的35.1%。其中,大部分為2003年或以前制定的。僅4項國標為2003年以后制定。我國較新的和中小型風力發電有關的國家標準僅一項《GB/T25382-2010離網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運行驗收規范》。
可見我國關于中小風電相關標準過于陳舊,產業發展的關鍵難題和障礙是標準的缺失,缺乏檢測和認證體系,在新的發展階段不足以指導產品設計、生產、質量、安全等要求;缺乏檢測標準、沒有并網標準、沒有制定認證體系,產品得不到認證,無法遏制劣質產品混入市場,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
(五)融資障礙
任何一個產業要得到發展,必要有資金和資本運作。這是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我國的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融資情況很不樂觀。
大多數企業都在生與存的界線上苦撐。在一般工業領域,先進的制造技術已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CAD、CAE 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工業企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而中小風能行業大部分企業仍沿襲傳統的設計、加工方法,缺
乏先進的產品研發和制造手段,技術改造得不到相應的支持;資金問題制約著我國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發展,政策不到位導致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融資難;缺乏有效的投融資體制,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規模40年來一直以小型化運作;風險投資一般看不上眼,金融機構沒有興趣,形不成一像樣的市場。
(六)產品品質仍待要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中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的產品質量雖然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受傳統的研究、設計、加工、市場銷售等某些思潮的影響,某些產品質量仍滿足不了市場要求,特別是風輪葉片生產少有比較完善的生產流水線,整機產品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仍顯得比較脆弱,其品質仍待要進一步提高。
(七)宣傳力度不足,市場監管力度不大,缺乏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