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風電領域迎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國內首套直徑超過220米、配備可回收葉片的風力發電機組順利完成吊裝。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我國在風電技術、綠色制造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為全球風電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 國內首套直徑220米+可回收葉片
一、吊裝作業的技術突破與挑戰
此次吊裝的風機葉片長度超過110米,整體直徑達到220米以上,是目前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最大尺寸之一的風電機組。如此龐大的葉片不僅對制造工藝提出了極高要求,更對吊裝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吊裝過程中,施工團隊采用了先進的多點同步吊裝控制系統,確保葉片在起吊、旋轉、對接等關鍵環節中保持高度穩定。通過高精度的激光定位系統與實時風速監測設備,吊裝作業實現了毫米級的對接精度,大大降低了高空作業中的安全風險。
此外,由于葉片長度的增加,傳統的單點吊裝方式已無法滿足作業需求。此次吊裝首次采用了多段式柔性吊裝技術,通過多臺大型履帶起重機協同作業,在復雜地形條件下成功完成吊裝任務。這種技術不僅提高了吊裝效率,還有效降低了對現場道路和場地的要求,為未來更大尺寸風機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 首套可回收葉片生成完成
二、可回收葉片技術引領綠色風電發展
此次吊裝的風機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是其采用的可回收葉片技術。傳統風電機組葉片多由復合材料制成,難以降解,報廢后處理難度大、成本高,成為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難題。
而此次應用的可回收葉片采用新型熱塑性樹脂材料,具備良好的可回收性和再加工性能。在葉片壽命到期后,可通過特定工藝將其分解并重新用于制造新的葉片或其他工業產品,真正實現了“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循環。
這一技術的突破不僅解決了風電葉片的環保處理問題,還大幅降低了風電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推動風電行業向“零碳”目標邁進。據測算,使用可回收葉片的風機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約30%的碳足跡,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 可回收葉片推動新能源順利轉型
三、智能吊裝系統助力高效施工
在本次吊裝作業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成為一大亮點。施工團隊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吊裝決策系統,結合氣象預測、地形數據和設備狀態,實時優化吊裝方案。
通過無人機巡檢、遠程監控平臺和5G通信技術,施工指揮中心能夠對吊裝全過程進行全方位掌控。吊裝過程中,系統可自動識別風速變化、設備偏移等異常情況,并及時調整吊裝策略,確保作業安全。
此外,吊裝團隊還首次使用了虛擬現實(VR)技術進行吊裝模擬演練。在正式作業前,技術人員通過VR系統對吊裝路徑、設備協同等進行多次模擬,提前發現潛在風險并優化作業流程,極大提升了現場作業的精準度和安全性。

? 智能吊裝系統助力高效施工
四、國產化技術實現全面突破
此次吊裝的風機系統實現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突破。從葉片設計、材料研發,到吊裝設備、控制系統,均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裝備。
特別是在大型葉片氣動設計方面,國內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成功開發出適用于大直徑葉片的新型翼型結構,顯著提升了葉片的氣動效率和結構強度。同時,配套的國產化大型吊裝設備也首次實現自主可控,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風電裝備“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吊裝的成功,不僅驗證了我國在大尺寸風機設計制造方面的技術實力,也標志著我國風電產業從“跟跑”向“領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