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業追求“更輕、更強、更省”的浪潮中,一種由天然礦石煉成的神奇材料——玻璃纖維,正在創造更多傳奇。直徑只有頭發絲二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玻璃纖維,拉力是鋼的3倍,重量卻只有鋼的四分之一。它不僅讓塑料制品“強身健體、脫胎換骨”,更以超高的性價比推動著汽車、風電、電子等行業的革新。
從E6玻璃配方打破國外壟斷到E9超高模量玻纖配方問世,中國巨石以創新為刃,劈開了“卡脖子”的技術枷鎖,其在全球玻璃纖維市場的占有率達到28%,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更是高達44%,在熱固粗紗、熱塑增強、電子基布產能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球每3片巨型風機葉片就有1片使用巨石的玻璃纖維,巨石已然成為中國玻纖的代名詞。其中,巨石淮安作為全球首個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采用100%綠電生產。近日,記者深入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揭開這座“零碳工廠”的神秘面紗。
從平平無奇的礦石原料到一束束纖細的玻璃纖維,是一個借助科技“點石成金”的過程。在巨石,創新是關鍵。
“雖然細如發絲,但玻璃纖維的強度卻非常大,一束手指粗的玻璃纖維,兩輛汽車相向對拉都拉不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從原材料的精確配比到最終成品的檢測,玻纖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有智能化系統加持,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率基本覆蓋,保證了產品的高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產工藝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讓“看似不可能”的飛躍成為了現實。
2024年,中國巨石在江蘇淮安投資百億元建設了全球首個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首次整合零碳技術,全面升級智能制造技術,通過工業互聯網、AI質檢、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節能降耗,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的零碳體系,使工廠實現“凈零”排放。
從布局綠電到使用綠電,中國巨石還專門成立了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為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運行保駕護航。巨石新能源(淮安)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長宇介紹:“目前,淮安基地已經建成233兆瓦的風電場項目,配套47臺風電機組,全年風力發電量超6億千瓦時,碳減排量超40萬噸,相當于15萬個家庭全年的用電量。”

據了解,項目所用風電葉片均由巨石自產的玻纖制造,所發電量全部并入國家電網,產生的綠電一部分被輸送到基地用于玻纖生產,另一部分送到千家萬戶,創新打造了玻纖生產“微循環”,營造了零碳玻纖產業新生態,為玻纖行業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樹立了新標桿,同時也在“零碳”與“智能制造”雙重維度上實現了國際性突破。
配料、熔制、拉絲、絡紗、檢裝……走進淮安基地的生產車間,多條自動化輸送線在各自的軌道上行進,有條不紊。在數據分析中心,一塊大大的顯示屏上,環境指標、工況分析、能源效率等生產數據一目了然,數據圖表實時更新,能對生產線的工藝、質量、能耗、效率等生產指標進行全流程監控。

“我們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瞄準行業技術前沿,采用一系列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生產技術,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進行頂層設計和技術開發,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了產品全生命周期。”巨石淮安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顧建定自信地說道。
從原料、能源到工藝,“綠色”隨處可見。自主研發的無氟無硼、高模高強E7、E8、E9 玻璃配方,減少礦產資源使用,從源頭就降低了碳排放;采用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光伏裝機容量達23.5兆瓦,此外還在行業首次成功試驗窯爐天然氣摻氫燃燒技術,開辟出一條降碳新途徑;集成應用高性能玻璃配方、超大型節能池窯、純氧燃燒、節能漏板、節能烘箱等先進技術,全面整合建立余熱回收利用系統、水資源循環系統和廢絲回用系統,通過引入數智制造系統,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數據采集、邊緣處理、云端分析、業務協同”的閉環體系,實現生產計劃、供應鏈、設備運維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為每噸玻纖生成唯一“碳中和身份證”。
玻璃纖維應用場景廣泛,大到建筑建材、小到手機電路板,都可見其蹤跡。巨石淮安公司以綠色新能源牽引新材料創新,用新材料支撐綠色新能源發展,讓消費端更加感受到玻纖為生活和社會帶來的綠色體驗和責任。
公司生產的玻璃纖維增強紗,已經廣泛運用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海洋經濟、低空經濟等領域。例如,用玻纖復合材料代替傳統材料,可使每輛汽車減重15%;在建筑建材領域,回收玻纖助力打造綠色建筑,大大延長使用壽命。
目前,巨石淮安生產基地已建成投產20萬噸玻纖生產線,產品覆蓋直接紗、合股紗、短切紗、短切原絲氈四大類產品。正在建設的年產10萬噸電子級玻纖零碳智能制造生產線項目,生產的電子級玻纖是“電子系統產品之母”的重要原材料,項目落成后將打造成為全球第二個粗細紗綜合生產基地。此外,項目還配套建設500兆瓦風力發電,年發電量約13.5億度,可中和約87萬噸碳排放。
巨石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在國家雙碳戰略的背景下,重新定義了未來世界玻纖發展的新模式,不僅為行業率先走出了一條“從生產玻纖到使用玻纖、再到創造綠能回贈玻纖”的可持續發展新路,更為中國玻纖行業未來應對碳關稅壁壘,給出了巨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