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隨著7號機位最后一方混凝土精準入模,由中油(新疆)工程公司承建的首個EPC風電項目——新疆油田阿勒泰吉木乃8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風電(二標)全面完成40座風機大型混凝土澆筑任務,為后續風機吊裝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石油援疆綠電項目的重要部分,總裝機規模60萬千瓦。中油(新疆)工程公司承擔二標段建設任務,需安裝40臺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30萬千瓦。此次澆筑的風電機組基礎均采用大體積基礎現澆鋼筋混凝土一次成型方式,每座基礎混凝土澆筑量達900余立方米,40座累計澆筑量超36000立方米。

自4月10日復工以來,面對9月底具備交工條件的“硬指標”,項目團隊以“開工即決戰”的氣勢,在荒蕪的戈壁灘上掀起大干快上的施工熱潮。全體參建員工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秉持“具備一座澆筑條件的就安排一座”的原則,“一天一基,每基12小時內澆完”的任務安排,晝夜拼搶施工進度。自4月27日,首臺風機基礎澆筑完成,僅用69天就高效、優質、安全地完成了40座基礎的澆筑任務。
由于項目地處吉木乃戈壁深處,緊臨國界線,邊防管控嚴格,風沙天氣多、信號弱,且有30余公里的國道正在施工,給材料采購及運輸帶來極大困難。項目部迎難而上, 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提前謀劃,精心組織,近200名參建員工攻堅克難,通過手機、對講機等加大信息交流頻率,加強與當地政府、邊防部隊協調解決材料進場事宜;每晚召開推進會細化工作量、責任到人以提高執行任務效率;根據現場進度適時調整人材機投入,全面統籌安全、質量和進度管理;陸續投入挖機等施工設備40臺、運輸車輛和灑水車輛20臺,修建場內外道路30余公里,僅用10天就完成進場道路貫通、臨建搭設,商混站簽約等前期籌備,實現快速復工和臨建搭設。

面對當地氣溫溫差大,溫控要求高,為順利完成澆筑任務,項目團隊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一是科學策劃,精心編制風機基礎澆筑施工專項方案。根據當地氣溫特點,靈活調整澆筑時間,采用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做到人休機不休,全力壓實安全責任,保障施工過程安全有序。 二是加強溝通協調,派專人密切與商混站聯系,合理配置2臺泵車和30臺商混罐車,精準控制發車時間,確保混凝土供應及時且質量穩定,滿足澆筑需求。 三是嚴格把控施工關鍵環節,在澆筑過程中,管理人員對鋼筋綁扎、模板支護、混凝土澆筑、入模測溫、坍落度實驗等進行嚴格監督。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塑料布,并加掛沙袋包裹基礎,如同為基礎穿上“保濕衣”,有效確保混凝土入模后的溫度及澆筑質量。
項目負責人表示,40座風機大型混凝土澆筑的完成,為后續風電地面配套設施建設夯實基礎。接下來,項目部將再接再厲、攻堅克難,持續加強現場質量、安全、進度管控,確保項目按期投產,為新疆阿勒泰地區綠色能源發展和國家“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